通常我們看一名球員會不會打球,往往都是觀察他的運球是否熟練、投籃是否精準,深入一點的朋友會更進一步的看這個人的傳球水平怎樣。如果在野球場遇見這三個方面都很出色的朋友,我們會認為這個人打籃球很好,也願意(也可能是被迫)把球傳給他。
以前,當別人問起如何知道一名球員是否會打球,我總是回一句:一運球就知道了。現在想來,這樣的認識難免有些太膚淺了。
評價一名球員是否會打球(今天我們討論的是進攻端),除了觀察這名球員拿到球之後的動作技能與機會選擇,更重要的側重點應該在:他無球狀態下都幹了些什麼!
無球狀態指:一名球員球不在自己手中時的行為狀態(也包括防守端,但是今天本文討論的是進攻端)
(我們的第一反應是看到了Rondo在運球,其次才會注意到Pierce的作用)
一場48分鐘的比賽,大約有24分鐘是進攻,有24分鐘是在防守。然而球只有一個,進攻的隊員有5人。因此,無論一名球員的投籃、傳球、運球有多麼出色,我們必須看清的是,每一名球員無球狀態的時間遠遠大於有球狀態。
而我們在球場上經常會觀察到這樣一種現象:就是我們通常認為打的不錯的隊員(運球好、投籃准、傳球妙等),他們一旦沒有球,就會待在球場的一個角落什麼也不干,只會呆呆的等待隊友再把球傳回來。說白了,這樣打球的人如果球不在自己手里,在場上就不知所措,絲毫沒有任何價值。可是不要忘記,籃球只有一個,球不可能總是在一個人的手里。
籃球運動終歸是集體性的運動項目,評價一名球員會不會打球,更多的應關注他無球狀態時所創造的進攻機會。
(在進攻端,Duncan不但自己能夠得分,他還經常為Parker掩護、為隊友爭搶前場籃板球...)
真正會打球的朋友,球不在手中時,他會想辦法為其他隊友作掩護從而創造隊友空位投籃的機會;他會看到隊友運球受阻後接應隊友的回傳球;他會在隊友投籃時通過判斷球的弧度與自己的位置來決定是搶籃板球還是回防快攻......總之,一個真正會打籃球的人會充分利用無球狀態下的積極行為來為球隊創造更多的得分機會。
我們可以在以後打球時多注意一下這個方面,其實會發現一旦你更多的關注無球狀態時的行為,你會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這名球員投籃這麼準是因為另一名球員給他做的掩護質量好;這個球隊總是有輕鬆得分的機會是因為他們二次籃板搶的好......
按照我上面的這個標準去看NBA你會發現,場上有一名這樣的球員那就是76人隊;如果有2名這樣的優秀球員那應該是尼克隊;如果上場隊員中有4-5名這樣的球員那一定是馬刺和勇士隊(參照2015-2016賽季)。
(Curry能夠單賽季命中402個三分,真的離不開隊友的掩護與配合)
取得比賽勝利的方式有兩種:自己得更多的分、讓對方得更少的分。一種靠進攻,一種靠防守。
然而在進攻端,並不是我們非得拿到球才可以得分,才可以贏球。我們還可以盡力的讓隊友更輕鬆的得分、輕鬆的切入到籃下、輕鬆的投籃等等。即使是半場4V4的比賽,我們也有三個隊友,我們可以為他們做很多事情,而這同樣可以讓我們贏得比賽。
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