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美國男籃向來重奧運會、輕世界盃(世錦賽)。
拿上一次的男籃世界盃(2019年)來說,從最初的訓練營名單公佈到12人陣容出爐,前前後後有18位球星宣佈了退賽——包括了哈登、Lillard、一眉哥等超巨,最終大名單確定時,這支被冠以“夢十三”之名的球隊在當時總共只有三人有過全明星經歷,最大牌的是Kemba Walker,顯然這和球迷們預想的差了不少。
如我們所說,這確實就是美國男籃的“另類傳統”,他們對除了奧運會之外的世界大賽一向不怎麼重視。舉例來說便是,美國男籃曾經連續輸掉了2002年和2006年兩屆世錦賽,其中2002年尤其屈辱,那年世錦賽在美國本土印第安納波利斯舉辦,結果家門口的比賽沒有一位超巨願意參賽,最終只拿了個第六名,連半決賽都沒打進。
待到2004年和2006年又兩次丟金之後,美國人終於是坐不住了,他們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派出了名為“救贖之隊”的豪華陣容,這支球隊當中擁有著巔峰詹姆斯、Kobe、韋德、安東尼、保羅、Howard等多位巨星,於是乎,時隔八年,他們終於重新站回了最高領獎台上。
可惜的是,即便是奪了冠,他們依然不重視世錦賽。
北京奧運會之後兩年,世錦賽如期在伊斯坦布爾舉行,回到當時,有兩個背景是:一來,夢八雖然在北京奪冠,但是他們決賽對陣西班牙贏得並不輕鬆,所以美國人實際上是沒有絕對把握向世界叫囂的;二來,美國男籃上一次在世錦賽上不敗還是1994年的事情,那會兒的夢之隊還是由歐尼爾、Mourning、Kemp、Miller領銜的夢二——整整16年時間,Mourning、Kemp、Miller早已退役,歐尼爾也進入生涯尾聲,他們都沒能重新在世錦賽上重新奪冠。
所以對於美國男籃來說,形勢實際上還是有些嚴峻的,結果呢,夢八成員依然像計畫好了般集體退出,換言之,伊斯坦布爾世錦賽上的夢九成員全部都是沒有經驗的“新人”——這一點和19年的夢十三很像,同樣像的還有,當時那支夢九隊其實也遭受了很大的質疑。
先從陣容上說,夢九的成員們分別是Billups、杜蘭特、羅斯、威少、Gay、Iguodala、Curry、Granger、Gordon、Love、Odom和Chandler,上帝視角會告訴你這個陣容的實力完全是不差,一共擁有著4個MVP,全明星數量也不少,不過放在2010年,情況卻完全不是這樣。
在當時,夢九名單里亮相過全明星的同樣只有三個人,分別是Billups、杜蘭特和羅斯,這三人沒有一個當過全明星首發。擔任球隊戰術核心的是新科得分王杜蘭特,杜蘭特的劣勢在於,他還只是個三年級球員,資歷尚淺,況且那時候沒有人知道他後來會成為FIBA大殺器——考慮到當時的杜蘭特已經在MVP評選里排在第2,他可能是夢九當中唯一能稱得上大牌的球員。
其他球員里,在各自球隊當老大的只有羅斯(二年級)、Gay(進不了季後賽)、Iguodala(也沒進季後賽)和Granger(進步最快球員),Curry剛剛度過新秀賽季,比Curry大一屆的威少、Gordon和Love還沒有成長開來,Odom(第六人)和Billups是隊內僅有的老將,Chandler則是唯一的中鋒。
內線太過匱乏,陣容偏向年輕,加上沒有大賽經驗,老實說,當時外界質疑夢九真的不是沒有道理的,尤其是在塞爾維亞已經崛起,西班牙和希臘仍處於黃金期的這個節點,夢九要是輸球,其實一點也不意外。
當然最終的結果我們也知道,夢九成功拿到了金牌。不過他們的奪冠之路其實也是一點不輕鬆,小組賽當中差點被巴西擊敗,分差僅為2分;1/4決賽贏了俄羅斯,分差也只有10分;倒是後來對陣立陶宛和土耳其比較輕鬆,分別贏了15分和27分。
夢九之所以能贏球,原因其實也是多方面的。
一,杜蘭特展現了自己在國際賽場上的統治力,他場均可以拿到22.8分,三項命中率是可怕的55.6%/45.6%/91.2%,最終成功拿到MVP,其他成員沒有一個得分上雙;
二,這支夢之隊的防守其實很出色,上場超過15分鐘的球員里,Iguodala、Billups、Gay、羅斯、Odom、威少、Gordon的防守都不差,這樣讓他們在內線並不佔優的情況下一路過關斬將拿到冠軍;
三,Parker、Nowitzki、Ginóbili多位國際大牌球員也沒有參加這一年的世錦賽,阿根廷、希臘和西班牙則都出現了一些老化問題,對手的實力也得到了一些削弱。
綜合上面理由,你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夢九隊最終能夠拿到金牌。
相關閱讀
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