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結束不久的2024年NBA選秀可謂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全力倚父「的布朗尼吸引了選秀大會的大部分的關注。但WNBA這邊卻是另一幅景色,因為她們迎來了一位「人氣空前、又帥又能打「、在以後甚至有可能改變整個WNBA的超級新秀:凱特琳·克拉克(Caitlin Clark)。
克拉克在美國的吸引力,甚至可以用「萬人空巷「來形容,NCAA和WNBA的收視率、上座率、上座人數等方面的數據都因為她而飆升,人們稱之為「克拉克效應」。初入WNBA,就當選全明星票王,收穫了700735張選票,去年全明星票王95860張選票與之相比甚至不是同一個量級。但本文的主角並非這些一飛衝天的數據,而是與克拉克空前吸引力之相去甚遠、形成鮮明對比的:WNBA球員微薄的收入。
01
平均年薪僅十萬冬歇期海外聯賽淘金成主流
超人氣新秀克拉克在WNBA的首個賽季,年薪僅為7.65萬美元,她與印第安納狂熱隊的新秀合約為4年34萬美元。而另一位超級新秀,同樣也是選秀狀元、在NBA「上班」的文班亞馬與馬刺的新秀合約為4年5517萬美元,年薪是1216萬美元,是克拉克年薪的159倍。狀元和狀元之間收入亦有差距,NBA和WNBA的最高年薪之間的鴻溝則更是恐怖,本賽季NBA年薪最高的史蒂芬·柯瑞和WNBA年薪最高的傑基·楊,年薪分別是5576萬美元和25.2萬美元,差距為219倍。
其實錢對克拉克而言並不是問題,除去和耐克8年2800萬美元的球鞋合約之外,克拉克還與佳得樂、州立農業、帕尼尼和BOSE等業內巨頭簽下了百萬級的代言協議。但WNBA只有一個凱特琳·克拉克,聯盟內絕大部分球員並沒有這些百萬等級的代言合約。在2022/23賽季,WNBA球員的平均收入只有11.7萬美元,球隊薪水帽142萬美元,超級頂薪23萬4,頂薪20萬,底薪(球齡0-2)6萬2、底薪(球齡3年以上)7萬4。不對比就沒有傷害:2022/23賽季WNBA137位球員,薪資總和為1552萬,這相當於柯瑞年薪的30%。
而就算是如此微薄,和NBA球員相比不值一提的收入,WNBA的球員們也是在近幾年才獲得:在2020年的新社區談判協議後,WNBA球員的薪水提高了超過50%。
對於NBA球員來說,去歐洲和中國等地海外聯賽打球是被聯盟淘汰之後的無奈之舉,但在WNBA,利用休賽期去海外聯賽賺外快是球員很重要的經濟收入。例如曾7次入選WNBA全明星陣容的布蘭妮·格林娜,從2014年開始,WNBA冬歇期的時候,布蘭妮·格林娜都會為了高額的薪水來到俄羅斯,為UMMC葉卡捷琳堡隊打球。再如,此前曾四次來中國淘金、本賽季助四川女籃拿下WCBA冠軍的坎貝奇,在WCBA的年薪高達百萬美元等級,而據坎貝奇在社媒透露,在WCBA拿到的薪水是WNBA的五倍多。坎貝奇在今年夏天與四川女籃完成續約,年薪依舊超百萬美元。顯然,遠高於WNBA的收入,讓坎貝奇樂不思蜀——不對,坎貝奇正在蜀地快樂地賺錢呢。此外,在休賽期,開訓練營、客串解說等都是在WNBA球員中非常熱門的賺外快選擇。
圖源:坎貝奇社媒
雖然像坎貝奇這類WCBA的頂級球員年薪已經遠遠超過了WNBA的最高年薪,但WCBA普通球員的年薪卻只有10-15萬人民幣,甚至比不上很多普通的上班族。WNBA和WCBA分別是世界上最高水平和最大規模的女籃職業聯賽,但是都與同地區的男籃職業聯賽在商業收入上存在斷檔式的差距。可以說,女性籃球運動員在現在的籃球世界中,普遍是相對弱勢的一方,與男性籃球運動員在收入、關注度等多方面存在不小的差距。
02
觀賞性決定聯賽下限營運決定聯賽上限
NBA和WNBA在收入上的鴻溝,首當其衝的就是競技層面的原因:觀賞性。雖然很多WNBA球員的技術之細膩已經超過了NBA球員,且WNBA也有著非常激烈的身體對抗,但是WNBA與NBA相比,少了職業籃球里非常重要的一項:灌籃。在籃球比賽中,能最大程度點燃球迷激情的莫過於灌籃。因為生理上的天然因素,WNBA球員很少能為觀眾帶來這一重要看點,如果WNBA賽場上可以有更多灌籃這類能直接提升比賽觀賞性的表演,相信WNBA也能縮小在觀賞性和吸引力方面與NBA的差距。
WNBA與NBA在營運上的差距同樣也是造成二者收入天壤之別的重要因素。WNBA於1996年成立,至今只有28年的歷史。而NBA創立於1946年,在各方面發展得都相對成熟,擁有更加穩定的球迷群體市場和更加完善的商業體系。所以NBA在商業收入方面的高度自然是WNBA所無法比擬的。兩者在營運方面的差距還體現在球隊數量方面,WNBA 創立時的球隊數量為 8 支,經歷了擴軍之後至今也只有12支球隊。更多的球隊,能帶來更多數量的球迷和更多數量的比賽,而這兩者都是能直接影響聯盟收入的重要因素。球隊數量上不去,聯盟的體量上限也就不會太高,對資本的吸引力也同樣如此,招商引資之時也就沒有足夠的籌碼來爭取更大的合約,再經過「層層剝削」,到球員手里的錢自然就所剩無幾了。
長久以來,由於許多因素的影響,體育市場都存在「男強女弱「的現狀。籃球領域也不例外,例如女籃世界盃自2019年才開始舉,參賽球隊的數量也僅有16支。男籃世界盃1950年創辦至今已有七十餘載的歷史(2014年,名稱由「男籃世錦賽」更改為「男籃世界盃」),並在2019年擴軍,參賽隊伍由24支增加到32支。現在「她力量」已經逐漸撐起體育界的半邊天,但是在很多運動領域,女性體育消費市場仍有不小的發展和提升空間。
03
WNBA近來發展勢頭良好克拉克錦上添花
實力不俗的凱特琳·克拉克登陸WNBA舞台,對聯盟內其他球隊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她們似乎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回應這份挑戰:在場上克拉克會受到對手的故意針對,例如5月底,印第安納狂熱一分險勝芝加哥天空的比賽中,天空隊球員切尼迪-卡特不僅對克拉克用上了惡意犯規動作,還進行了言語上的辱罵,在賽後採訪中也表示不願討論和克拉克相關的內容;在場外,一些WNBA名宿對克拉克似乎也顯得有點不屑,例如桃樂茜就公開表示自己不會用狀元簽去選克拉克。
但克拉克的出現,WNBA聯盟和WNBA球員也是從中獲益的一方。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克拉克能為所有球隊都帶來更高的收視率和上座率,帶來更多的上座人數。克拉克的出現,或許是點燃沉寂的WNBA市場的一顆重磅炸彈。
除了超級新星克拉克之外,WNBA在近兩年也有不少喜人的改變。首先就是收視和上座方面的增長:據媒體Rotowire報導,2022年,平均有37.9萬人次觀看了ESPN、ESPN2和ABC的WNBA轉播,2023年,這個數字一路躍升至55.6萬,2023年WNBA明星賽平均觀眾人數為85萬,峰值為95.5萬人。上賽季WNBA聯盟還獲得了13年來最高的總上座人數,近160萬人次。
WNBA的上述發展,不僅得益於女性體育市場發展和WNBA在行銷方面的加大投入,紐約自由人和拉斯維加斯王牌兩支超級球隊的出現, 也是WNBA收穫更多觀眾和關注的重要原因。兩隊相繼簽下多名實力球員,包括均貴為兩屆MVP的阿賈·威爾遜和坎迪斯·帕克,實力球星齊聚的兩支超級戰艦迅速吸引了許多球迷的關注。此外,這兩支超級球隊的出現還能更好地促進WNBA聯盟內部的競爭,促成更多的軍備競賽。
自2008年亞特蘭大夢想隊加入WNBA聯盟以來,WNBA已經16年沒有新鮮血液的注入,但好消息是,下一支WNBA球隊很快就會到來。2023年 10月,WNBA與金州勇士隊共同宣佈,從2025年開始,灣區將成為第13支WNBA球隊的所在地。隨著WNBA近些年的迅猛發展,第13支球隊來了,相信第14支也不會太遠。據美媒報導,波特蘭是第14支球隊所在地的熱門選擇,如若未能順利落地波特蘭,夏洛特、丹佛、納什維爾、費城和多倫多都將成為潛在的備選城市。
WNBA在收視、上座、球隊數量等方面的發展,將讓WNBA在2025年新一期媒體版權週期到來之時,在談判桌上擁有更多的籌碼。
籃球雖然是一項集體運動,但無論是場上的比賽,還是籃球運動本身,都十分依賴巨星光環,比如籃球之神邁克爾·喬丹就是NBA影響力全球化的最重要人物,史蒂芬·柯瑞則引領NBA進入了小球時代。在WNBA近些年來逐步加快向上發展步伐的背景下,克拉克的出現更是一種利好,如果能充分地利用「克拉克效應」,就有望為WNBA聯盟、球隊和球員都帶來更多的關注度和收入。
相關閱讀
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