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當長的時間內,Curry都被冠以體系球員的標籤,當人們提到Curry的時候,總是會用體系球員去辯駁Curry的能力。可是如果你問他體系時什麼,他多半說不出個所以然,只是會說勇士隊體系好,Curry得益於勇士隊的體系,所以個人能力並沒有榮譽所展示的那麼強。
在馬刺GDP時代時,體系球員這個稱呼曾在GDP的身上使用過,可是當時人們的想法多是讚頌。人們認為鄧肯、Parker,Ginobili都為馬刺隊的體系做了一定的犧牲,極少人會用這個詞彙去貶低他們,然後直到勇士隊興起,體系一詞便徹底成為了貶低Curry的一個詞彙。
其實體系這個稱呼,是種泛泛的概念,籃球分為攻防兩端,進攻端講究的一種理念,防守端必然會執行另外一種理念,而兩種理念又不能割裂開來,是相互關聯的。所以體系這個詞很籠統,與其說是體系,不如說是球隊攻防兩端的戰術理念,教練指導球隊的戰略思想。所以這個詞怎麼可以去形容球員呢?他是一個戰術理念球員,是教練的戰略思想成就了他?
更何況,從來都是球員成就體系,一個球隊的實力是由球員的能力而決定的。正如三角進攻體系,擺在喬丹的公牛,就能成就王朝,讓尼克隊效仿,就能淪落到樂透區擺爛。球隊的體系都是因球員能力而得以傳揚,教練的任務,從來都是找到一個最適合球隊,能開發出當家球星進攻潛能的體系,讓球隊進攻最大化。
三角進攻,是盡一切辦法,拉開空間,讓當家球星進行一打一、也同時利用巨星無球端的牽制,為隊友創造機會;動態進攻,在鄧肯巔峰時代,是由鄧肯為軸發起打In-Out,利用自己的牽製為隊友創造機會。
籃球是一項團隊的運動,每個球員都不可能完全脫離於隊友去談個人能力,因為籃球比賽不是單挑。所有體系是為球員服務的,如果一個球員被形容為體系球員,那麼可以說明,他能適應各種球隊的各種體系,這恰好烘託了這個球員能力很強,並擁有著願意接受不同體系不同定位的犧牲精神,這樣的形容,不該是對該球員的讚美嗎?
再說說勇士隊體系的理唸到底是什麼。
在以前的文章簡單的提到過勇士隊的進攻理念,科爾更像是一個集大成者,他匯聚了三角進攻體系,動態進攻,還有德安東尼太陽時期所遵循的弧頂擋拆,兩翼拉開的進攻理念。看起來很複雜,可是說到底,科爾把這些匯聚在一起還是為了改善勇士隊的進攻,畢竟他剛接手勇士隊的時候,勇士隊例行賽的進攻效率只能排在聯盟的第12位。
列舉一個Synergy上2013-14賽季勇士隊的進攻情況。
從上圖可以看出,勇士隊的空位投籃、內切、繞掩護,手遞手這樣的無球進攻都相對高效一些。可是持球單打等持球的進攻方式,都比較低效。然而他們高效的無球進攻打的少,低效的持球進攻打的多。這樣就致使,整體進攻相對來說較為低效。
那個時候全隊全隊能持球單打並帶動球隊的其實只有Curry一個人,Curry擋拆進攻每回合得0.947分,超過聯盟91%的人,單打每回合0.948分超過聯盟80%的人。當時勇士隊打的就是圍繞Curry發動進攻的體系,無球戰術匱乏,Curry的無球比例(空位投籃、繞掩護,手遞手,內切)只佔總進攻的17.8%,可即便是這樣,Curry依舊能維繫著每回合得1.033分超過聯盟89%球員的高效進攻水準。
當時Iguodala與David Lee有一定的單打能力,可是Iguodala畢竟不是控球後衛,發起擋拆的進攻效率不高,David Lee發起進攻的效果有限,所以擋拆進攻便只能找Curry,這無疑浪費了Curry歷史頂尖的無球能力。
所以科爾到來後,做了兩個重要的決策,第一件事是減少Curry的持球,增加他的無球進攻比例。第二件事是讓Iguodala打替補,讓Barnes進入首發。目的是將勇士隊依靠Curry發起進攻的大包大攬體系,轉變為由Curry、湯神無球跑動發起的無球戰術,輔佐以各種掩護、跑位的進攻體系,利用浪花的進攻牽制力和Curry的頂級持球能力做文章,而Curry持球的進攻發起式,成為球隊的進攻保底式。當Curry下場後,跑不出無球戰術時,讓Iguodala帶動替補,憑藉他的組織能力與單打威脅性,對輪換陣容足夠吃得開。
回看2014-15賽季,Curry回合使用率下降,出手次數下降,場均觸球次數也下降,可是效率卻提升了,在少0.9次出手的情況下,得分只比上賽季少0.2分。然後Barnes進入首發後,則減少了他替補時期承擔的低效的低位單打,面框單打等任務,增加了空位投籃,內切,轉換進攻的比重。2014-15賽季,Barnes每回合得1.04分,比聯盟91%的人要好,而上賽季,他每回合只能得到0.87分,只好過37%的球員。
那一年例行賽,勇士隊67勝,百回合得109.7分聯盟第二,可是還是有一定隱患的。一是Curry的出手次數太少,二是無球在季後賽更容易被破壞,三是脫離無球體系實際上能發動進攻的其實只有Curry一人。所以,季後賽,勇士隊就遭遇了麻煩,科爾在履行原有的進攻理念時,加重了Curry的持球戲份,Curry的使用率從例行賽的28.3%,上升為30.5%,持球進攻的比重(單打與擋拆進攻)從例行賽的39.6%,上升為44%。場均得分也從例行賽的23.8分上漲到28.3分。然後那年總冠軍賽,騎士隊由於有傷病的影響,實力減弱,並顯露出勇士隊缺少第二持球手的弊端,勇士隊奪冠。
2015-16賽季勇士隊延續著同樣的進攻理念,Curry開啟著季後賽的科爾許諾的進攻模式,例行賽打破了公牛隊的72勝記錄,一切都很美好,直到Curry受傷。
Curry受傷以後,勇士隊第一輪對火箭輕鬆拿下是那年火箭隊隊內矛盾,缺少勝利渴望,而等到在第二輪遇到拓荒者的時候就很吃力了,若Curry不復出,勇士隊極有可能第四場輸掉,比賽甚至會被拓荒者拖入搶七。無球體系缺少真正的持球者時,必然會造成如此艱難的局面,至於以後勇士隊與雷霆、與騎士隊紛紛打入搶七,雷霆與騎士使出無限換防,逼迫勇士隊單打,由於Curry有傷病未恢復100%進攻威脅性下滑,勇士隊困難重重。
同時總冠軍賽,騎士隊最後階段,放掉Barnes、格林,讓詹姆斯協防籃下或是兼顧外線的Curry,更讓勇士隊的進攻陷入泥潭,總冠軍賽第七場,被放空的格林投出了他超水平的三分水準,才能維繫著勇士隊的進攻,其實當比賽打到那個時候,勇士隊的進攻體系以及遭遇了最大的難題,缺少第二持球點。
即便是Curry健康後,放掉另外一個三分不靠譜的球員,去夾擊Curry,那麼勇士隊進攻怎麼辦?這是勇士隊所面臨的窘境,所以休賽期,他們簽下了杜蘭特,一個不可能在總冠軍賽被放空的球員,同時杜蘭特是頂尖的持球手、擁有著歷史級別單打得分能力。
勇士隊解決了三個問題,進攻體系得到了大成,也在隨後兩年得到了兩連冠。在杜蘭特未加入前,回顧下勇士隊的進攻體系與勇士隊此前的比賽,你會發覺,離開了Curry以後,一切就吃不太開了,湯神可以用有三分的二號位勉強替代(例如Barbosa、Clark等),可是少了Curry,則意味著進攻體系少了核心,體系崩塌。
2014-15賽季例行賽,Curry在場,勇士隊進攻效率最高,百回合得114.2分,Curry不在場,勇士隊進攻效率跌倒最低,百回合僅得100.2分。2015-16賽季例行賽,Curry在場,勇士隊進攻效率最高,百回合能得116.7分,當Curry不在場,勇士隊百回合得102.9分(全聯盟第二低)而Curry在場與不在場變化,比進攻效率第一的球隊與聯盟進攻墊底的球隊的差距還要大。這足以看得出,Curry對勇士隊進攻體系的影響力之大。
在ESPN的進攻正負值統計中,Curry常年排在前列。2013-14賽季,Curry第二;2014-15 Curry第三;2015-16 Curry第一;2016-17 Curry第一;2017-18 Curry第二。
這個時候,你在根據Curry的能力去回看勇士隊的進攻體系會發現。科爾極有先見性認知出了Curry的潛力,讓他把歷史第一的三分能力開發出來,並且依託於Curry絕無僅有的拉扯空間能力,勇士隊成為了一個頂級進攻強隊。
當然,如果按照勇士隊其他球員的進攻天賦,勇士隊並不能達到這個程度,可是當他們得益於Curry的進攻威脅力後,一切就變得不同了。他們只需要投進空位投籃,找準空切的時機,等待著隊友的傳球,或者把球傳給空位的隊友,就能幫助球隊順利得分。這套陣容取得了73勝,可他們並不是無敵的,一是他們的進攻天賦有限,二是他們在2016年遭遇的問題,如果對手放掉一個三分點包夾Curry怎麼辦?如果Curry受傷後,不能上場怎麼辦?
隨後勇士隊找來了杜蘭特,勇士隊擁有了穩定高效的保底輸出,除此以外,杜蘭特還能在關鍵時刻殺死比賽,進攻體系更上一層樓。勇士隊成為王朝球隊,真正意義上可與喬丹的公牛隊相媲美。
而這一切核心便是,Stephen Curry。
相關閱讀
NBA / 浪花解體反而更強!單核勇士打出爭冠實力,他倆的變化太關鍵 湖人勇士公鹿在行動!籃網超市即將開張:多位主力可能被交易 美媒評90年代和00年代最強12人陣容:00年代詹皇、韋德、諾維斯基落選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