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三冠,勇士已有王朝底蘊,這支球隊能夠稱霸NBA,死亡五小居功至偉。勇士不僅僅帶動了聯盟的三分浪潮,還讓全能側翼成為主流,身高在1.93米至2.06米的球員大受歡迎,成為季後賽利器。
包括騎士和火箭在內的聯盟諸強,都在效仿勇士的打法,選秀也在追隨這個潮流。更快,更準,更全能,這是衝冠必備條件。
想衝冠?請注意這組數據
Pat Riley曾經說過,未來籃球的發展趨勢就是五名鋒衛搖擺人統治賽場。當Riley做出這樣預測的時候,NBA還是得內線者得天下的時代,Riley的說法有些“離經叛道”。
然而,如今的NBA,真的開始呈現出Riley預言中的那種模式。6英呎4英吋(1.93米)到6英呎9英吋(2.06米)身高區間內的球員,成為比賽尤其是季後賽中的核心兵種,大中鋒的概念早已模糊,大前鋒或者小前鋒打中鋒,已是司空見慣,在季後賽尤其如此。
2018年西區決賽,勇士和火箭對決小個陣容,勇士用身高2.01米的德雷蒙德-格林打中鋒,火箭則將身高1.96米的Tucker放在五號位。這種用兵方式是當今NBA的潮流,全能側翼球員能投三分可以拉開空間,速度有保障可以帶動節奏,防守靈活能夠無限換防,像格林和Tucker,都能從外圍防到籃下,能追防對方後衛,還能硬扛對手的大個子。
NBA的球隊愈發重視對身高區間1.93米至2.06米球員的使用,在2017-18賽季例行賽,57.6%的上場時間歸屬於這個身高區間的球員。等到了季後賽,這項數據提升到61.1%。在2010年季後賽的時候,51.6%上場時間屬於身高1.93米至2.06米的球員。八年時間,數值提升了接近10個百分點。八年前的NBA,還是湖人用Kobe和三高(Gasol、Bynum和Odom)內外結合拿冠軍的時代,如今的NBA則是全能側翼決定冠軍歸屬了。
身高1.93米至2.06米球員上場時間分配情況 | |||
賽季 | 例行賽 | 季後賽 | 差值 |
2014-2015賽季 | 53.5% | 57.7% | 4.2% |
2015-2016賽季 | 54.7% | 58.6% | 3.9% |
2016-2017賽季 | 56.5% | 56.5% | 0 |
2017-2018賽季 | 57.6% | 61.1% | 3.5% |
勇士四年三冠正是全能側翼崛起期,是勇士帶動了這股浪潮。如上表所示,2014-15賽季至2017-18賽季,四個賽季中有三個出現季後賽上場時間分給身高1.93米至2.06米球員的比率,大於例行賽的情況。唯一的例外是2016-17賽季,那一年例行賽56.5%的上場時間給了身高1.93米至2.06米球員,季後賽也是56.5%,其他三個賽季季後賽數值至少要比例行賽高3個百分點。
建王朝?勇士的超級五小
NBA總冠軍賽,杜蘭特和詹姆斯領銜小個陣容對決
在2017-18賽季季後賽,當勇士派上格林、杜蘭特、Iguodala、湯普森和Curry五人組時,球隊每百回合進攻拿到123.7分,百回合防守只丟98.9分,攻防效率淨值是24.8,是全聯盟季後賽上場時間超過100分鐘的五人組中,攻防效率淨值最高的。
從官方註冊身高來看,勇士死亡五小四人在1.93米至2.06米的區間內,Curry是1.9米也沒有偏離這個區間很遠。當然,杜蘭特是個特殊情況,他註冊身高是2.06米,但實際高度顯然不止於此。杜蘭特是勇士五小陣容中的神器,他的身高打中鋒沒問題,投籃和移動速度卻是鋒衛搖擺人級別,典型的賽場怪獸天賦異稟。
勇士死亡五小的成功,一方面來自防守端的靈活性,Curry是相對防守弱一些的點,但其他四人聯手構建的防線,能夠將Curry的防守缺陷掩蓋起來,能夠封鎖外線,還能守護禁區,防守有韌性又有彈性。勇士的死亡五小在進攻端更是恐怖,人人能投三分,人人能持球。勇士死亡五小在季後賽真實投籃命中率66.6%,百回合進攻獲得123.7分,這兩項數據在季後賽上場時間超過100分鐘的五人組中都是排名第一。
勇士的五小陣容堪稱超級五小,是他們創建王朝的法寶。聯盟志在衝冠的球隊都在模仿,連續四年在總冠軍賽與勇士相遇的騎士,堅持在例行賽演練小個陣容,將Love放在中鋒位置。騎士在2018年季後賽攻防效率淨值最高的五人組合是Love、詹姆斯、Korver、J.R和Hill,攻防效率淨值為10,排在季後賽出戰時間超過100分鐘五人組第五位。
騎士這個五小陣容,百回合進攻可以得到119.2分,僅次於勇士的死亡五小,但騎士五人組百回合防守要丟109.2分,在季後賽登場時間超過100分鐘的五人組中排名倒數第二,倒數第一也是騎士的五人組,TT、Love、詹姆斯、JR和Hill的組合,季後賽百回合失分高達115分,全聯盟墊底。騎士無論常規陣容還是小個陣容,都在防守端存在嚴重短板,被勇士橫掃也就不奇怪了。
看未來?選秀也在追潮流
勇士身高1.93米至2.06米球員季後賽上場時間比例 | ||
賽季 | 比例 | 聯盟排名 |
2014-2015賽季 | 65.9% | 2 |
2015-2016賽季 | 67.4% | 2 |
2016-2017賽季 | 70.6% | 1 |
2017-2018賽季 | 81.7% | 1 |
上表是過去四個賽季,勇士在季後賽將上場時間分配給身高1.93米至2.06米球員的比率,勇士這項數據連續四年未低於聯盟第二位,最近兩個賽季都是聯盟第一,2017-18賽季更是高達81.7%。
數據為證,擅長使用小個陣容的球隊,在季後賽過關的可能性更大。在最近四個賽季總計60個季後賽系列賽中,有42個系列賽是上場時間分配給身高1.93米至2.06米球員比率更高的球隊取勝,勇士四年三冠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明。
如今,NBA選秀都已經開始追隨潮流。2018年選秀總計60名球員上榜,其中38人身高在1.93米至2.06米區間內,佔上榜球員的63%,而身高在2.08米或以上的新秀只不過12名,佔比為20%。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選秀首輪前八位中,有5名球員身高在2.08米或以上,分別是艾頓、Bagley、Jackson、Bamba和Wendell Carter,看似與潮流相反,但實際上這些大個子球員絕非傳統的中鋒或大前鋒,他們速度快防守面積大,都具備無限換防的能力或者潛力,而且還都會投三分。這樣的球員同樣是按照當今的潮流打造而成的,只不過他們更高一些,但正如杜蘭特也並非只有2.06米高,傳統籃球講究一寸高一寸強,當代籃球注重小快准,兩方面一結合就是本屆新秀中前程似錦的大個子們。
相關閱讀
勇士贏球頭號功臣!庫明加對飚杜蘭特再砍34分,追平上場最高分記錄!(影) NBA / 庫明加34+9成功臣!柯瑞22+6+6,杜蘭特31+6,勇士擊敗太陽結束三連敗!(影) NBA / Kerr還不該調整嗎!36中7!勇士隊四大鐵匠坑苦球隊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