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美國男籃,我相信多數球迷腦子里想到的第一個詞,應該都是夢幻隊。
在好幾代人的成長回憶里,幾近無敵的夢幻隊,就是美國男籃的最佳代名詞。
但是呢,夢幻隊真正誕生的時間,其實是在1992年,在那之前,雖然美國男籃也很強,但卻遠沒有到讓人瘋狂地步。
那麼問題來了,夢幻隊到底是怎麼誕生的?他又經歷了些什麼呢?
要說清楚這些,我們要先從另外兩件事開始說起。
第一件事,是美國隊在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上輸給了由Arvydas Sabonis率領的前蘇聯隊。這並不是美國隊第一次在奧運會上遭遇失利,早在1972年,他們就曾在慕尼黑奧運會上輸給過前蘇聯,這件事還在後來被拍成了電影《絕殺慕尼黑》,可為什麼我們要特意提一下1988年的這次失利呢?因為在美國人的眼里,1972年的那次意外,是他們輸給了黑幕,而非實力所致,但1988年的這一次,那就是徹徹底底的技不如人了。他們長時間地處在兩位數落後的狀態之中,最終以6分之差不敵對手,甚至都沒能走到決賽圈。這是讓他們不能接受的。
第二件事,是在1989年的時候,時任國際籃聯秘書長的Borislav Stankovic,更改了奧運籃球參賽資格的選拔標准。在那之前,奧運會是有明確規定的,所有參賽的選手,都必須是非職業的業余球員。所以為NBA打工,領著美金的球員都是禁止參加奧運會的,美國隊的人員構成向來都是以大學生為主。但這項規定到了歐洲各國,業余兩個字卻被打上了引號。他們雖然在各自效力的聯賽里領著薪水,但卻依舊被視作是業余選手。而這項規則的調整,在某種程度上打碎了這種不夠公平的競爭機制,也為夢幻隊的降臨,鋪平了道路。
在那之前,困擾夢幻隊組建的問題,是「我是否有資格去參加奧運會」,而在那以後,這個問題就變成了「我為什麼要去參加奧運會」。
起初,真正願意響應的球員並不多。美國男籃招募過喬丹,但卻沒有得到正面的回應。放棄讓自己的身體得到充分休息的機會,轉而去到異國他鄉打比賽這事,對於一貫推崇自由至上的美國人而言,顯然還不夠具有吸引力。
除了為國出征之名外,他們還需要一些額外的刺激。
事情很快就迎來了轉機。
美國男籃撥通了Magic Johnson的電話,詢問他是否有意願加入,他非常爽快地就答應了。緊接著,Larry Bird也響應了美國男籃的徵召。
要知道,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Bird在那時候已經深受背傷的困擾,這讓他缺席了近半數的NBA例行賽,以及5場季後賽,劇烈的疼痛感開始影響他在場上的跑跳,他很清楚自己已經到了該退役的時候。
而Johnson呢,他所遇到的問題要比普通的傷病來的更加麻煩。因為他在1991-92賽季開始前,就被診斷出了體內攜帶HIV病毒,已於同年11月7日,宣佈退役。
這也就意味著,這會是這二位傳奇名宿第一次以隊友的身份出現在場上,但同時,也是最後一次。
這樣的設定,賦予了這支球隊無窮的意義。自那一刻起,能夠為這支美國男籃效力,便成了一種無上的榮耀。
喬丹,Scottie Pippen,巴克利,Karl Malone等一眾球星相繼宣佈加盟,最終,一支包括了11位未來名人堂成員的超級球隊,正式宣告組建完成。而世人也賦予了它一個極為美妙的名字——「夢幻隊」。
規則改了,陣容也湊齊了,那接下來,就該想辦法如何讓這些超級明星打到一塊去了。關於這個,在日後的夢幻隊紀錄片里就有過非常詳細的描述。
在當時,隊內的每一名球員都希望證明自己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籃球運動員,他們渴望與彼此競爭的心態,要遠勝過攜手當隊友。Patrick Ewing不想和David Robinson做隊友,巴克利時刻都想幹爆Malone,喬丹也不希望跟Johnson分在一組,他們都有著超強的個人能力,但還不知道如何在一起打球,有時會表現的競爭欲過強,但有時候,又顯得太過謙讓。這支球隊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團隊,還差的遠。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夢幻隊組建完成後的第一場對外熱身賽中,他們就遭遇了滑鐵盧——以8分之差,輸給了由當時還是大學生的Chris Webber引領的NCAA大學生聯隊。據老K教練回憶,這場失利敲醒了在場的所有球員,讓他們意識到了,就算自己再強大也是會輸球的。
而之後的故事告訴我們,早點經歷失敗,未必就一定是件壞事。
那天過後,夢一隊再也沒有輸掉過任何一場比賽。
美洲盃的第一場,美國隊贏了古巴77分,以場均淨勝50分的表現連贏6場,獲得了巴塞隆納奧運會的入場資格。
接著,他們又在奧運會首戰,對陣安哥拉的比賽中,打出了46-1的開局,並且最終以116-48拿下開門紅。次戰面對當年的亞軍克羅埃西亞,他們又把當時有「歐羅巴魔術師」之稱,後來到NBA成為喬丹隊友的天才少年Toni Kukoc,防到單場只拿4分。整個奧運會期間,夢幻隊場均可以砍下117.3分,狂贏對手43.8分,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主帥Chuck Daly說出了那句名言:「不叫暫停,是我對球員們最大的尊重。」
這就是夢一,贏下比賽,對他們而言易如反掌。但在當時,會讓人感到讚歎的,不止是他們的球技,更在於他們在球場內外的影響力。就拿巴克利的話來說,他們想狠狠地修理對手,但到頭來卻發現對手只想跟自己合影。這些離譜的事,會發生在賽前,賽後,甚至是在賽中,你能想像在比賽中,對方球員在場邊拿著照相機給夢幻隊拍照的場景麼?但這一切就是這麼真實地發生在了那屆夢幻隊的身上。
他們就像是籃球場上的披頭四,所到之處,總能引來無數球迷的歡呼。當時的比賽解說曾這樣評價夢一隊的表現,他說,你們所見到的,不是一場籃球比賽,而是一場偉大的演唱會,和藝術展覽。
他們通過奧運的舞台,把最頂尖的籃球技術帶到了世界球迷的面前,將籃球的魅力撒向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這不僅推動了籃球這項運動的發展,也促進了更多國際籃球明星的誕生。
時至今日,夢一的光輝依舊在世界飄揚,但屬於美國獨領風騷的黃金歲月卻在慢慢消逝。隨著世界籃球的聯結開始變得更加緊密,國際籃壇正在拉近他們與美國的距離。
在2019年的男籃世界盃上,美國隊先後輸給塞爾維亞和法國,提前爆冷出局,這樣恥辱的劇情,像極了33年前,那今年,美國隊還能一雪前恥麼?就讓我們一同拭目以待吧。
相關閱讀
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