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Bron James回歸巔峰了嗎?
跟朋友爭論這事時,我一直是個“09黨”。解釋一下:有人認為2012-2013賽季是James的巔峰;有人認為2016年是James的巔峰;我則堅持說是2009年。
就像說到James最好的比賽,有人認為是2007年的48分之戰,有人會說2012年對賽爾提克第六場,2016年總冠軍賽第五+第六場也有一些聲音。
此前,我的邏輯是:2012-2013年的James遠射更好、效率更高、也許還更全面,但是基本建立在一種“高效而精確”的套路上,不像2009年是少年意氣,大包大攬啥都乾,動不動跨全場飛一個之類。
但現在我稍微有點動搖了。
突破賽爾提克防守。
2017年季後賽至今:James場均35+9+7,2抄截1封蓋,命中率56%,三分率43%。連罰球率(為什麼我要說連)都有74%,而且每場搏到11次。
怎麼說呢?
結合了2014年的高效率(完全融入邁阿密進攻了)和2009年的大包大攬。問題是他32歲了。
暴龍被騎士提早擊潰後,Demar DeRozan說,James“似乎比以前更快、更壯”了。這不合常理啊。
背打 Smart。
我的初步結論:
2008年跟Jay Arnette教練之前,James的遠射和罰球都不穩;2011年跟Hakeem Abdul Olajuwon學步伐前,James的步伐不紮實。2011-2014季是他的大成期,但體重有些上去。2014年夏天減重。
2015年他的投籃姿勢有太多後仰,起跳後靠彎腿來平衡。
今年迄今的區別是:
——James年輕時,招牌的突破方式是“沉肩低頭大步幅搶到身位一步過”,Vince Carter、George Hill、Tracy McGrady都這樣。但今年,尤其是季後賽,他沉肩下腰,大大變少了。
大多數時候是挺直著腰,小步幅,高運球,預備隨時傳出去。
——單打突破時,比如左翼對位Olynyk,他並不追求“一步搶過Olynyk”,而是運球突進,交叉步奪到身位,肩膀卡住Olynyk,上籃。高興了,也帶個後轉身。
——年少時,James追求的是大步幅奪過,起跳,空中調整上空籃;現在是卡住身位,用後轉身(對暴龍系列賽用得極多)、撤步解決問題。今天有兩個球,按以前是會用招牌的沉肩溜火車左手上籃的,今天用了沉肩後就勢右手上反籃了。
突破反身右手上籃。
——因為步幅變小,所以現在體前變向會顯得沒年少時那麼霸氣,沒空間時,變向調整時的步子很像他預備接空中接力之前的小碎步。但因為重心變化幅度小,卡住身位後的轉身連貫多了。
——投籃,2009年他起跳高度驚人,2015年加了大幅度後仰,去年一度有很久的投籃跟隨動作。今年則是:稍微跳一跳,球出手後的跟隨動作也不太用力了,長距離投籃基本無後仰,如果需要躲避防守,基本是向左跳,踢右腳保持平衡的動作也少了。
——背身時也不太撅屁股硬拱了,今天拱了 Smart幾個,基本是重心在左腳卡兩下後,小步幅右翻身(同時右肩右肘卡位,這是當年大夢教他的),連翻身投籃。
如果說年少時,他比所有人快,所有人高,一步就邁過天,一飛就越過整個球館,那現在,他更多是步幅要住身位,重心快速變化,用轉身、步子、虛晃、卡位在打球。
他不必比所有人快那麼多,只要快一點,卡住身位就解決問題了。包括投籃也是:沒必要跳那麼高、做那麼大幅度的後仰、那麼久的跟隨動作,就簡潔一點,可以了。
但他真不如巔峰期能跑能跳了嗎?
對陣賽爾提克第一節中段,有一個鏡頭:James後場跟克洛德點後場籃板,勒夫抓到;克洛德落地調整了一下,James落地踉蹌兩步後直接亮開大步接球突進,直著上身運球,幾個大步已經殺進波士頓禁區——當然衝太急,被小托馬斯抄掉了。
這個球不會出現在精華集錦里,看比賽時也很容易漏過。但如果您看到了,沒法不注意到:
他在跳完之後落地踉蹌調整重心立刻接球突進瞬間從全場最後一端殺到最前端,而且中間沒有沉肩低頭,一副“我就是隨便跑跑”的樣子。
上半場最後一個球。他找掩護擋掉Brown,面對Horford,也不沉肩起勢,一個大交叉步奪到底線,再一步搶住身位,從容收一小步起跳,上籃,中間只在第一步時有個上身前傾動作。
急停急起、核心力量,控制自如。
我現在很懷疑,今天得到38+9+7,季後賽以來場均35+9+7,還不是他的全力。他還藏著另一套玩意。
他不斷在左翼來回揉搓Olynyk時——底線一個,中路一個,試探性地走各色路線——更像是在練招。他在為總冠軍賽藏著點什麼。
(著名中鋒赤木剛憲)
相關閱讀
NBA / 巴特勒45%赴太陽!美媒公佈交易機率:勇士獨佔5席,詹柯21%聯手 城市球衣的詛咒?賽季全敗仗,不是被絕殺就是惜敗! NBA / 【影片】真假詹姆斯?被打頭不構成犯規!官方解釋鬧烏龍搞錯名字:杜倫沒打布朗尼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