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be Bryant驟然離去,他的《細節》欄目就此斷更。再也沒有人如此挑剔地去追究每一個回合的精細動作,而他身後的聯盟,再也沒有單打手了。
在我們的慣有認知中,單打手——或者直接描述成單挑手,會把比賽切割成一次次的一對一回合,然後用招牌動作擊垮眼前的對手。這種近乎於角鬥士的風格,所追崇的,不只是在比分上擊倒對手,更要從心理層面,讓對手為之喪膽。
在喬丹之後,科比就是當之無愧的最強單打手,而在同一時代,幾乎每支球隊都有一個以單打見長的王牌球星。他們最初都被譽為“喬丹接班人”,而後漸漸演變出了自己的風格。於是在21世紀初期的聯盟里,幾乎每支球隊都有一個既定戰術——把球交給老大,拉開全場,一對一單挑。
於是,面框單打一度成為聯盟中最常見,也是球迷最為喜聞樂見的環節——在2005-06賽季,也即是科比場均瘋砍35.4分的那一年,NBA總體單打出手佔到了所有戰術的13.7%,而到今天,這一數字已經降低到了6.3%。從趨勢來看,單打比率呈線性逐年下降。
隨著魔球理念的發展,整個聯盟開始逐漸達成共識:三分球和罰球是最為高效的得分方式,而兩分球更應該被侷限在籃下禁區內。而長距離兩分則被視為“最不經濟”的得分手段。甚至在魔球理論中分析,出手距離越遠的兩分球命中率越低,而且還更容易被對方搶下長籃板反擊。同時,該理論還分析出:當一名球員長時間在固定的距離出手,他的命中率會隨著肌肉記憶而保持穩定,但一位長時間處於高壓防守的單挑手,他的每次投射距離和面對的防守強度都是隨機的,因此他的命中率也是相當不穩定的。
而這也是近年來多位內線球員被改造成“空間型內線”,蹲守在外圍投籃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比起從前,如今的NBA球員位置劃分反而更加清晰,這也是隨著得分方式的變化趨勢而造成的——在NBA的得分方式劃分中,個人持球進攻主要分為三類:面框單打、低位背打和擋拆進攻。在2005-06賽季之後的10年,乃至再往後的4個年頭,這些得分手段的比重出現了極大的變化:面框單打和低位背身單打都只剩下了從前的一半,而利用擋拆之後的進攻,卻翻了一倍。
在現今聯盟中,球員被粗暴劃分為幾類:Playmaker——不同於以前的傳球手,現在的持球者兼具得分和傳球技能,佔據大量球權,隨時便能送上大三元;無球射手——3D球員以及空間型內線,主要任務是接球投籃;以及極少部分持球單打球員——通常是各支球隊的第六人。在聯盟功能區分如此明確的今天,球員的數據和年薪也隨之固定化,於是那些打法不夠經濟,數據性價比不高的球員,漸漸被聯盟淘汰了。
在科比之後,還頑強地穿著24號擔任首發的,巴蒂-希爾德和狄龍-布魯克斯,也遠遠不足以扮演從前單打手的重要角色。
能讓科比常年大量擁有球權,沉迷於單挑的最大原因,也僅僅是因為——他的單挑實在太強了。
儘管在生涯的後半段科比接連遭遇跟腱斷裂和肩膀重傷的影響,但自從2004-05賽季以來到退役的2015-16賽季,科比的總單打次數為6637次,平均每次單打得分達到0.956分。而同時代的幾位單打高手,僅有Nowitzki一個人有著比科比更高的每回合得分,但即便是以持球單打而著稱的諾天王,他在2004-05賽季到退役的2018-19賽季,總單打次數還不到科比的一半。
而看過這些年的頂級單打手的招牌技能的球迷們,還會發現,外線持球手們的招牌技能——連續試探步,手部虛晃,以及金雞獨立甚至是打板後自投自搶,都被科比納入了他的武器庫,在單打的範圍內,科比十八般武藝精通,所有招數都出現在他的比賽中,而且隨時隨地都有臨場的應變。
對此防守專家,已經退役成為熱火隊數據分析教練的肖恩-Battier有足夠的發言權,整個生涯都在和科比纏鬥的Battier表示,“科比是所有人當中最難防守的,他的技能太多了,你很難做到把他防住。”
在Battier看來,科比擁有頂尖的速度,持球的變化,以及瞬間拔起投籃的能力。但Battier同時強調,科比能夠發揮出如此高的效率,也和湖人的三角進攻有關,“他們強調人動球動,能夠充分拉開空間,給科比創造出一對一單挑的機會。”
所以在科比的整個生涯中,湖人都在著力給他尋找善於策應,拉開空間的內線搭檔。在加索爾到來後,他的高質量擋拆和投射威脅都幫助到了科比,使其可以順利地創造突破機會,當防守者全速補防時,科比就會輕鬆地運一步急停拔蔥,命中率非常可觀。
但比起一對一和科比纏鬥,Battier卻表示自己更不願意去追著鯰魚般閃躲遊走的吉諾比利——無球防守是所有外線防守高手最為頭疼的,因為他們能夠通過預判來增加單挑手的投籃難度,可當一個回合漏出機會,就會是一個無人防守的定點跳投,這樣投籃的準星在NBA級別,將會高得離譜。
在魔球理論盛行的同時,Curry和他的勇士也在變革著整個聯盟乃至籃球世界的基本秩序:他們的射程擴大到三分線外兩步以上,甚至踩到了球場中圈的球隊隊徽上(通常被稱為logo shot),以Curry、Luis Williams、Lillard乃至東契奇和特雷-楊為代表的射手們,已經開始把超遠距離三分納入常規得分手段,他們和從前的持球手最為不同的地方在於——科比安東尼杜蘭特們,習慣於在三分線上接球,等待防守人迫近,然後發起進攻;而新生代的射手們,會自行運球過半場,在防守人還未到位之前,選擇直接拔蔥出手。而這些球員在球隊里都擁有絕對的開火權,這樣的進攻不會被視為“浪投”,卻能夠起到震懾並改變對方防守陣型的作用。Curry和特雷-楊的啟蒙老師都曾經強調:在沒有足夠的防守壓力下,他們的命中率不受距離影響,改變了球場的縱向寬度,現代籃球已經進入了新的階段。
而這樣的改變,也和前文的位置劃分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能夠超遠距離投三分的球員,在本隊都掌握著絕對的球權,而那些本來被劃分為得分後衛的球員,也開始漸漸具備控球者的屬性——巫師的Beal、熱火的Butler,太陽的Booker,馬刺的DeRozan,公牛的拉文等球員,都在有意培養自己的得分傳球雙能屬性,當他們在場時多數時間是扮演著過了半場就擁有一切球權的任務——這同時也是近年來明星球員出場時間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比起十年前動輒場均超過40分鐘,如今聯盟中場均時間超過36分鐘的只有6個人,最高的也不過才37分鐘。
這位37分鐘的,就是魔球理論,出手經濟化的集大成者,James Harden。
與科比同時代的外線持球手們,或者效率,或者產量都和他有著巨大差距,但只有哈登,同時在單打次數(2009-10賽季至今,單打5546次)和效率(平均每次1.042分)都能夠力壓科比。而在這個時代,哈登幾乎是僅剩的單打球員,本賽季他場均單打12.1次,是第二位維斯布魯克(6次)的2倍,第三位勒布朗(3.9次)的3倍還多,可以說這個時代只有哈登一個人還在單打。
然而哈登的單打,早已和從前全然不同:比起從前科比德克安東尼們“低效”的長兩分急停跳投美如畫,哈登的單打通常只有兩種終結方式:正面連續運球後的拔蔥三分,以及運球突破後的直衝籃筐。由於哈登在突破爆發速度上不佔優勢,當他選擇突破攻擊籃筐時,通常都會主動在移動中尋求和防守人的身體對抗,甚至有“夾胳膊”和“面框背打”這樣的反常操作。哈登的確願意製造一對一單打,但他的打法有些過於依賴判罰尺度,稱不上人們慣有思維中的“一對一單挑”,也失去了從前單挑手們單打的“美感”。
或許也是因此,至在採訪中直言不諱,稱哈登的打法不可能拿到總冠軍,因為“一旦季後賽裁判尺度收緊,他就無法得分了”,儘管哈登在單打效率和場均得分都已經超越科比,但不管是球員之間還是媒體的評價,哈登的地位都距離科比相差甚遠。
而當這個時代只剩下哈登一個單打手時,我們只能無奈地斷言說,單打已經消亡了。
在喬丹之後,科比繼承了單打的傳統,但當科比真正離去,NBA卻再也沒有了美如畫的單打。他終究沒能把一身功夫傳給下一任接班人,上帝帶走了最後一位單打的大師,但我們的世界里,只能仰望星空,看著最璀璨的一顆就此熄滅。
相關閱讀
NBA / 入選15次最佳陣容有多難?歷史僅4人做到,21世紀3人上榜 曼巴精神的傳承!場均23+3+3,快艇得分王將進步歸功於科比 NBA / 21世紀最有統治力的球隊衝擊四連冠,卻輸給馬刺!隊內雙核表現如何,馬刺鄧肯場均28分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