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Kobe早已經離開了NBA賽場,但他無疑還是很多球迷心目中的英雄、NBA的圖騰級人物。放眼整個NBA歷史,如果沒有喬丹的話,Kobe絕對是最偉大的得分後衛。即便現在排在喬丹之後,Kobe也是名副其實的歷史第二分衛。

Kobe最自信的5個瞬間:左手也要投三分,第一次見面就想打爆喬丹!-黑特籃球-NBA新聞影音圖片分享社區

Kobe的偉大有很多原因,比如他的勤奮、努力、永不言棄,其中甚至有一部分要歸功於他偏執的性格。別的球員如果狀態不好會選擇與隊友一起渡過難關,但Kobe就是要和自己較勁,他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突破中慢慢變得偉大起來。今天我們不談Kobe的堅韌或者偏執,單單來看看Kobe性格中的自信成分,如果不自信的話,他也許不會變得那麼成功吧?

關於Kobe的自信,我們可以從5個瞬間來體會一下。

5、左手也要強投三分球

Kobe最自信的5個瞬間:左手也要投三分,第一次見面就想打爆喬丹!-黑特籃球-NBA新聞影音圖片分享社區

Kobe的左右手都能完成終結,尤其是上籃或者拋投的時候,左手和右手一樣好使。其實大部分NBA球員都具備非習慣手上籃的能力,但是你見過右手球員用左手投三分嗎?在湖人對陣小牛(現在叫獨行俠)的比賽里,Kobe帶球被逼到底角,對面3人上來要包夾Kobe,只見黑曼巴原地轉身晃動,然後用左手扔出了一記三分,並且空心命中!

連小牛隊老闆Cuban也不禁站起來為Kobe鼓掌,現場也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要知道這可是達拉斯的主場啊!能夠在正式比賽中用左手投三分,不光是能力的體現,同時也是自信的體現。

4、一次罰球打賭50萬

Kobe最自信的5個瞬間:左手也要投三分,第一次見面就想打爆喬丹!-黑特籃球-NBA新聞影音圖片分享社區

Gerald Wallace曾經也是聯盟中的全明星小前鋒,一次湖人對陣籃網的時候,最後時刻湖人隊獲得了2次罰球的機會,Wallace上前挑釁Kobe:“嘿,你敢閉眼罰球嗎?我賭5萬美金,你閉著眼投不進。”Kobe並沒有被激怒,反而是順著Wallace的話說了下去:“別鬧了,就算閉著眼我也能把這個該死的罰球投進。我賭50萬,你敢打賭嗎?”Wallace默默看了Kobe一眼,沒有說話,黑曼巴繼續追問:“你想打賭多少錢?這錢簡直太好賺了,你定價吧!”

最終Wallace沒有再回覆Kobe,這個賭也沒有打成,Kobe睜著眼睛投進罰球,湖人隊以95-90戰勝籃網隊。

3、讓林書豪滾一邊去

Kobe最自信的5個瞬間:左手也要投三分,第一次見面就想打爆喬丹!-黑特籃球-NBA新聞影音圖片分享社區

林書豪可能是湖人隊史上唯一敢讓Kobe擋拆的控衛了,不過Kobe也很願意為書豪擋拆,因為兩人第一次交手的時候林書豪帶領尼克戰勝湖人,並且在Kobe頭上砍下了38分!Kobe是尊敬林書豪的,但是到了比賽的關鍵時刻,Kobe還是會相信自己。

2014年湖人與金塊的一場比賽中,最後15秒雙方打成86平,湖人隊請求暫停,主教練並沒有安排戰術,而是讓大家聽Kobe說。Kobe表示自己要接球,然後用跳投絕殺對手,林書豪上來給Kobe建議。書豪覺得如果Kobe遭遇了包夾,那麼他可以相信隊友,把球傳出來,再尋找機會,因為15秒還很長。沒想到Kobe直接爆了粗口,還讓林書豪滾一邊去。

不管隊友有多厲害,機會有多好,關鍵時刻Kobe還是會相信自己。事實上即便Kobe遭遇2人包夾,他的關鍵球也還是很有把握的,因為Kobe幾乎整個生涯都在面對包夾防守。

2、“我第一,喬丹第二,詹姆斯第三”

Kobe最自信的5個瞬間:左手也要投三分,第一次見面就想打爆喬丹!-黑特籃球-NBA新聞影音圖片分享社區

退役後的Kobe經常會參加各種訪談節目,在一次節目中,主持人讓Kobe給喬丹、詹姆斯、Kobe三人的歷史地位做一個排名,Kobe先是反問:“非要這麼說嗎?”然而馬上給出答案:“好吧,我第一,我是最好的,喬丹第二,詹姆斯第三。”現場的觀眾馬上高喊MVP。

Kobe的話當然也有玩笑的成分,不過如果真的讓他去做排名的話,Kobe肯定不會覺得有人比自己還強。

1、第一次見面就要打爆喬丹

Kobe最自信的5個瞬間:左手也要投三分,第一次見面就想打爆喬丹!-黑特籃球-NBA新聞影音圖片分享社區

8號時期的Kobe是湖人最強得分手之一,因為覺得自己夠強,很多時候他甚至不會給空位的奧尼爾傳球,為此禪師找來了喬丹指導Kobe的訓練,希望這個年輕人能夠懂得謙遜。

沒想到Kobe第一次見到喬丹沒有要簽名也沒有尖叫,而是看著喬丹說了句:“嘿,你知道的,1V1我能打爆你!”喬丹笑了,他回應Kobe:“年輕人,要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Kobe反而更自信:“我還不知道你有幾斤幾兩呢。”

正是因為這次對話,喬丹十分欣賞Kobe,後來喬丹自己也說過,如果1對1的話,他唯一有可能打不過的人就是Kobe,因為“那傢伙偷學了我所有的招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