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殉道者是為一種真正的,並且其真理已為他證明了的宗教信仰而死的人。——Denis Diderot《哲學思想錄》。
真正沒有私心而為信仰死去的高貴戰士,屈指可數。
當年守著明王朝最後一點尊嚴的史可法,後來惶恐灘頭說惶恐的文天祥,真理的殉難者義大利人哥白尼。
信仰這東西,摸不著,但卻實實在在的存在。
而NBA聯盟快70年,真正為籃球死去的,只有一個。
他就是“手槍”Pete Maravich。
他算是NBA歷史中,第一代真正的“籃球藝術家”,後來那些風騷的球星們。
白巧克力Jason Williams,飄髪哥Steve Nash和Jason Kidd,無一例外,都是“手槍”的粉絲。
台北時間2017年3月4日,亞特蘭大老鷹隊,正式退役了Pete Maravich的44號球衣。
值此,加上之前爵士與鵜鶘退役的7號,Pete Maravich成為NBA歷史上第二位也是唯二被三支球隊退役球衣的球員。
另一位是Wilt Chamberlain。
單論Maravich的打球風格,用風騷兩個字就足以概括。
在那個學院派後衛充斥聯盟,中規中矩的弧頂組織陣地進攻,一切輪轉進攻均建立在不失誤的基礎上的年代,Maravich的打法幾乎論得上是時代先驅。
背後運球,胯下雙變相,不看人傳球,腦後傳球,快攻一傳快下,以及後來那個著名的擊地改變弧度的詭異傳球。
再加之,華麗的單打技巧,配合英俊的面容。Maravich一舉成為全NBA的票房保證。
最明顯的例子,那個年代,當Maravich與隊友一同上場時,解說員會激動的大喊:Maravich與他的四個隨從一塊上場啦!
在Nash、Kidd、魔術強森、白巧克力還沒有橫空出世的年代,Maravich是NBA歷史上最有創造性的傳球手。
但這些東西,並不代表他是一個受歡迎的球員。他的失寵,體現在制服組與隊友的不信任上。
1974年休賽季,Maravich空降鹽湖城。時任球隊總經理的布魯斯.阿泰斯特敲開了Maravich的房間門。
“嘿,Pete,我希望你能學到猶他州踏實肯幹的作風,不要去做那些花哨的控球動作,Oscar Robertson從不背傳。”
“不不不,我拒絕,球隊老闆給我開出百萬級別的支票,不是讓觀眾們來看我如何做胸前傳球的。”
於是,觀眾的寵兒,老闆的寵兒,倒成了教練組眼中的刺頭。以及,隊友眼里的毒瘤。
比如,他的後場搭檔Lou Hudson說過的那句著名的評價:他有才華,他什麼都有,但他注定一事無成。
離開了老鷹隊,度過了在爵士第二年的快樂時光後,是連續五年的缺席季後賽。這個聯盟,或許從一開始就不是他的歸宿。
1980年秋天,Pete Maravich召開了個人發佈會,表達了自己要退役的願望。
“我現在滿身傷病,我要退役了,我不想打了十年籃球,最後在40歲死於心臟病。”
於是,退役後的Maravich,尋找起了新的生命意義,他開始變得厭世,乖戾,做了福音派教徒,卻又信封印度教。
堅持素食主義,堅信外星人以及UFO的存在。
然而,最終,他明白了,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他一生中最摯愛的火焰,還是籃球。
1988年,加利福尼亞州的某野球館,重拾自信的Pete在參加一場3V3比賽的時候,不幸心臟病發作,死在了籃球場上。
再隨後,遵從人道主義,法醫解剖了Maravich的屍體企圖尋找死因。卻驚奇的發現,PeteMaravich的心臟上,先天缺少一根冠狀動脈,
而這樣的人,往往難以活過20歲,更別說去做那些劇烈的運動了。可是,Pete不僅活到了40歲,還做了10年職業球員,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他是籃球場上真正的詩人,也做過萬眾矚目的超級球星,可同時又是隊友教練眼中的尖刺。他年少輕狂,鮮衣怒馬,可又晚境頹唐,難尋真諦。
終其一生,他都在找尋自己真正的信仰。於是,知道他死去,在他終於感受到自己的體溫在漸漸流失的時候,他才意識到,他的信仰,就是那顆該死的籃球。
相關閱讀
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