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季後賽首輪開始,球迷們就已經感受到季後賽和例行賽中截然不同的比賽,尤其在防守強度上,各位球員好像跟玩命一樣,打出了和例行賽截然不同的作風。
我們都知道NBA是高薪職業,一般的利益驅動難以讓球員在場上如此拚命。看看超級巨星們在季後賽的表演,不少球迷或許猜想,NBA球員打完這樣一個季後賽,肯定能夠拿到雙倍,甚至三倍薪水吧?
事實上,我們猜錯了,NBA球員打季後賽完全沒有薪水。
What?沒有薪水?這一定是哪出了錯誤,難道NBA球員被集體洗腦,不領薪水,還能在場上打出比例行賽更為出色的精氣神,真的都是勞動模範?
下面就讓我們帶著這一系列疑問往下看。
【NBA球員薪水=例行賽薪水】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NBA球員和球隊簽下的高薪合約,只是球員打例行賽的合約。合約內的年度薪水是在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每個月分兩次發放,一共發放12次。
所以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對於NBA球員來說,禁賽要遠遠比罰款更加嚴厲。罰款再多,也就是幾萬美元,但是一旦禁賽,這一場比賽的薪水泡湯,對於很多球員來說,損失的可是幾十萬美元。
既然球員合約的薪水是例行賽的薪水,那麼季後賽怎麼也應該算加班吧?哪怕NBA球隊老闆都是不折不扣的資本家,對於手下出色員工的加班總該有所表示,發一些加班費什麼的。願望是美好的,真相是殘酷的。事實上,NBA球員在季後賽中的每一場比賽都是為老闆白打工,每一場比賽,球隊老闆都不會給球員報酬。這點在勞資協議中已經明確寫明,球隊在季後賽中不能給球隊額外分紅。也就是說,NBA從制度上明令禁止季後賽發加班費的行為。
球員難道真的就這樣白白的付出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老闆不給球員報酬,但是NBA給。
【季後賽獎金 蚊子再小也是肉】
比起例行賽來,NBA球隊在季後賽有著更好的收入。騎士的首席收入官Simmons在接受採訪時就曾經透露,球隊的收入主要靠門票,包廂和贊助商三部分構成。其中贊助商和包廂收入佔總收入的40%,而球票收入的比例要佔據到總收入的60%。
季後賽普遍上座率都要高於例行賽,門票更加緊俏,因此價格也水漲船高。還是以騎士為例,上賽季東區季後賽首輪4比0淘汰活塞,騎士在主場打了兩場比賽,比賽門票的平均價格達到100美元,比例行賽的價格高出10%左右。而且隨著季後賽的逐漸深入,仍然未被淘汰的球隊,將擁有更高的主場收入。到東區決賽,單場比賽的收入已經能夠達到例行賽單場比賽平均值的兩倍,而總冠軍賽,則是例行賽平均值的四到五倍。
這麼一大筆收入自然不能讓球隊獨佔,NBA也參加了其中的分成。球員工會為了球員的利益,和NBA達成協議,NBA在每年季後賽中拿出一筆錢,設立一個季後賽獎金池,獎勵所有參加季後賽的球隊。這個獎金池在2015年時是1400萬美元,而去年季後賽的獎金池漲到1500萬美元。
一共有16支球隊參加季後賽,這筆錢該怎麼分呢?
以2015年為例,這筆錢除了獎勵例行賽中勝場最多的球隊和各個分區的前四名外。參加季後賽首輪的球隊,每支球隊能夠分得22.4萬美元;晉級第二輪的球隊,每支球隊能夠分到26.6萬美元;晉級東西區決賽,每支球隊能夠分到44.0萬美元;在總冠軍賽失利的球隊可以分到176.0萬美元;奪得總冠軍的球隊可以分到265.6萬美元。
這筆獎金是NBA直接分配給球隊的,具體在球隊內的分配製度由球隊自己確定。以NBA過往的情況來看,這筆錢一般都是隊內所有人平均分配,甚至連平時不太露面的工作人員,有時候都能獲得意外之喜。
不過就算贏得總冠軍,所有的獎金加起來也只有358.6萬,按照15名球員的大名單來計算,每名球員分到的錢是23.9萬美元左右。這對於角色和邊緣球員來說固然不少,但是對於真正的球星來說卻不足一提。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球員在總冠軍賽中如此拚命呢?
【季後賽的表現遠非當下利益可衡量】
NBA球員並非是只要有球打就可以將功名利祿全拋在一邊的籃球痴漢,更不是為了理想就可以完全不考慮個人經濟利益的籃球聖人。在如此低收入的情況下還在季後賽打的如此賣力,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季後賽中的表現,往往能夠帶給球員一個更加美好的前途。比如2011-2012賽季的希伯特,在季後賽中場均11.7分,11.2籃板,1.1助攻,3.1火鍋,技驚四座。就在同一年的夏天,溜馬為了留下Hibbert,送出了一份4年5836萬的合約。可見,季後賽中出色表現帶來的利益,遠比那幾十萬美元的獎金要來的多。
第二點,就是球員對總冠軍的渴望。將這點放在第二,是因為絕大多數球員都是在解決了第一點的利益問題之後,才來考慮總冠軍的事情。你別看勇士的David West本賽季拿著155萬美元的薪水,Pachulia拿著290萬美元的薪水來角逐總冠軍。事實上,West職業生涯的薪水總額已經超過9000萬美元,而Pachulia在職業生涯中賺的薪水也已經超過5000萬美元。既然不用為生計發愁,降薪來完成自己一個夢想,也就成為一部分球員在職業生涯中後期的選擇。連上千萬美元的薪水都可以放棄,更不要說這區區幾十萬的季後賽獎金。
第三點,就是球員在季後賽中的表現可能會帶來的商業利益。眾所周知,除薪水外,球員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來自商業活動。在季後賽中有著出色表現的球員,第二年往往能夠獲得更多的商業收入。這給球員帶來的利益,要遠遠超過季後賽那點獎金。
正是因為有以上三點因素,才讓球員們甘心在收入微薄的季後賽中拼盡全力,打出自己最好的表現。獎金收入只是很小的一個部分,放長線釣大魚,才是大多數球員心里的真正想法。
【本賽季季後賽中爆發的球員】
說了這麼多,那麼在本賽季季後賽中有哪些球員的表現出乎意料,有可能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利益呢?
首先是火箭的Nene,本季季後賽截止目前場均13.6分,6.6籃板,0.6助攻,0.6抄截和0.6火鍋,命中率高達84.8。本賽季Nene的合約僅為290萬美元,憑藉著季後賽的表現,Nene很有可能在今年夏天簽下一份更加豐厚的合約。
然後是勇士的 McGee,在季後賽中的表現為場均9.8分,4.3籃板,2.3火鍋,要知道,本賽季 McGee拿的只是140萬美元的底薪。今年夏天勇士想留下他,140萬美元恐怕遠遠不夠。
還有暴龍的Powell,公鹿的Snell等球員,在本賽季季後賽中的表現都可圈可點,等待他們的,都會是一份比現在更加可觀的豐厚合約。
等到今夏球員們簽大合約的時候,也許大家就會理解放長線釣大魚的意義了。
相關閱讀
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