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了整個夏天的火箭易主終於在今天有了最終定論:60歲的休斯敦本地富商Tilman Fertitta以22億美元成為火箭的新金主,而Leslie Alexander這個至少在中國球迷當中活躍了15個年頭的名字,也將就此退出歷史舞台。
從1993年以8500萬買進火箭隊,到2017年的今天以22億出手。只看賬面上的對比,Alexander無疑盆滿缽盈,精明、小氣、斤斤計較,也成為15年來這位猶太商人摘不掉的標籤。在當年,火箭球迷們將不肯花錢交稅視為火箭難以更進一步的主要原因。背負了十幾年罵名的Alexander,又是否真的只把火箭當成盈利工具,完全不把戰績榮譽視為放在心上呢?
這個問題首先要分開來看:Alexander首先是一個商人,籃球只是他的一項投資,並不像Cuban或是Prokhorov那樣熱衷與此,因此他到來後並沒有因此讓火箭大作變革:第一時間續約了主教練Tomjanovich,他從1992年一直執教到2003年因身體不適辭職;總經理倒是短暫換了兩任,之後是Dawson穩定接管了11個年頭。以Olajuwon為班底的陣容在1994和1995連奪兩冠,新老闆Alexander堪稱福將,倒也只是簽單付錢,球隊的事情當甩手掌櫃,算不上親力親為。
實際上,這種風格一致持續到他今年離開,球隊的事務除了公開的大事件需要出席,平時Alexander過問甚少。加之前Dawson後Morey 兩任總經理盡心盡力工作出色,火箭卻總在充滿希望時功虧一簣,不免讓球迷簡單粗暴地將Alexander視為制約球隊上限的頭號責任人——若是老闆不摳門,火箭可能早就突破首輪,甚至可以競爭總冠軍了。
不可否認的是,火箭的確在交稅方面處於聯盟倒數:從2002-03賽季引入奢侈稅制度後,火箭一共只交了526萬,其中450萬還是上個賽季交的。也就是說,去掉上賽季,火箭一共在14年里交稅76萬(2010-11賽季),和活塞並列倒數第五。
但一方面,或許Alexander真的在隊內有過暗示,但從沒有所謂「堅決不交稅」的實錘新聞見諸報端,反而是公牛、雷霆、巫師老闆們有過公開言論出來擋槍。況且火箭雖然交稅不多,每年陣容總薪水也是中游偏上水平,進入姚麥時代也即是奢侈稅實行時期,火箭基本上年年處於薪水帽以上,算不得太節約。
(自2002-03賽季開始截止上賽季之前,火箭隊的薪金分別排名NBA當賽季第19、15、13、7、13、12、9、14、7、24、27、20、15、5)
按照Alexander的一貫言論和思路是對得上的:該花的錢絕不少花,額外的支出能省就省。
眾所周知,NBA的薪水帽是「軟薪水帽」,即球隊可以通過各種特例將總薪水浮動到薪水帽以上,依然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貧富差距」,處於薪水帽下球隊可以通過薪金空間簽約球員,但薪水帽上就只能使用通過特例或者交易,所以帽上球隊可操作幅度並不大。交奢侈稅通常也只有三種情況:短期內連續續約本隊新秀的(拓荒者、雷霆);頻繁策劃大交易增添千萬級別球員的(早期小牛、俄國富豪時期的籃網)以及獨自一檔年年用中產簽低水平球員的尼克。
火箭前後兩任總經理都以精打細算著稱,球隊常年薪金在薪水帽以上,所以火箭隊每年的引援名額大概也只有一個中產可用。而又因為中產條款可以拆分,因此火箭看起來每年都沒有大規模的引援,火箭的「MM」(姚明和McGrady)雙人組合顯得過於單薄,但忽視薪水帽的桎梏,球迷們喊著花錢砸第三巨頭,多少有點強人所難。
薪水帽和頂薪的本身設置,就是在平衡陣容,當一支球隊擁有兩名頂薪球星時,陣容中必然會出現低薪球員或者新秀合同球員。因此補強陣容要麼沙中淘金,要麼只能是大牌降薪——F4時期Payton拿中產Malone拿底薪;Nash、Ginóbili和Parker也常年拿著低於身價的薪水。而火箭在擁有頂薪的姚明和McGrady之後,二人總薪水就佔到了球隊薪水的差不多一半,剩下一半留給另外13個人。強如DawsonMorey ,也只能左支右絀——而拆東牆補西牆,本來就是薪水帽制度下的最本質現象。
如果留心火箭這15年的引援,尤其是姚明時代的,其實亮點頻出,也是維持火箭常年西區強隊的基礎要素,而在效果不佳時,火箭也能及時作出補救。
2002年,3年730萬簽下33歲的Jim Jackson,Jackson在火箭場均13.3分,是合格的第三得分點,2004年火箭用他換來David Wesley;
2004年,用Francis、Cato和Mobley,從魔術換來McGrady、Juwan Howard、Tyronn Lue和Gaines ,隨後用Tyronn Lue換來Jon Barry;
2004年,4年1320萬簽下Bob Sura,Sura第一年場均10+5+5,但因為傷病,他只打了這一個賽季就告別了賽場;
2005年,5年中產3000萬簽下Swift,一年後打包首輪8號簽,從灰熊換來了Battier;
2005年,用Mike James,從暴龍換來Alston;
2007年,2年500萬簽下Wells,用Juwan Howard從灰狼換來Mike James,在2008年,打包Mike James和Wells,從黃蜂換來Bobby Jackson;
2007年,從馬刺換來Scola的簽約權並簽下3年930萬;
2008年,用Donte Greene和Bobby Jackson以及未來首輪,從國王換來Artest;
2009年,用Alston,換來Lowry;
2009年,5年3400萬簽下 Ariza;
2010年,交易McGrady,換來Kevin Martin、Jordan Hill和未來首輪;
2010年,用Ariza換來Courtney Lee;
2010年,3年1500萬簽下Brad Miller;4年2400萬續約Lowry,5年4700萬續約Scola;
2011年,用Brooks從太陽換來Dragic和未來首輪;
2011年,用Battier從灰熊換來Thabeet、Carroll和未來首輪;
2011年夏天,姚明退役。
算上傷病,姚明在火箭效力了9個年頭里火箭一直處於薪水帽以上,所以長期以來,火箭隊在具體操作上對錢並不算吝嗇,只是破帽手段乏力,每年只有一個中產可用,並不能直接進行千萬級別的引援。同時因為戰績不錯,首輪秀的順位也一直較低,但火箭依然產出了Scola、Head、Brooks以及Landry、Hayes等高水平的自產新人、也有Ryan Bowen 、Wafer等優秀底薪。在雙頂薪之外僅存的700萬中產級別,Battier稱得上優質,此外火箭還短暫擁有了三巨頭:2009年,Artest場均17.1分,讓火箭突破首輪,並和總冠軍湖人打到了第七場。
事實上,當時火箭的建隊路數是非常典型的雙核+角色球員設置,這樣的組合本身在薪金結構上存在很大的缺陷,除非有哪個新人橫空出世讓火箭可以用伯德條款強行續約,否則球隊沒有可以破帽太遠的空間。而當時比較成功的比如馬刺小牛,其薪金結構都是一人獨大的金字塔結構,而因為核心的輪番受傷和教練的更換,讓火箭頻繁改變陣容打法,一個無奈的事實在於,姚明和McGrady的絕對巔峰不是完全重疊,火箭從McGrady過渡到姚明同樣耗費了一段磨合期。加之Dawson和Morey 的建隊思路雖然分歧較大,但在雙核不動,又不肯放棄Battier的前提下,火箭很難有籌碼策動大交易換來巨星組成三巨頭,對Alexander來說,想砸錢都是沒機會的。
不過,Alexander在姚明時代大賺也是不爭的事實,他的身家在2009年就達到了12億,而到了NBA蓬勃發展,球隊市值暴增的2016年年底,也不過19億。姚明所帶來的中國熱錢是空前的,也因此Alexander會在之後願意簽約林書豪,並在今年引進周琦,火箭在球場上算不得成功,但在商業範圍內,無疑是佔到了峰頂。
但與此同時,除了傳聞中拒絕交易McGrady,Alexander從未插手球隊事務,因此所有核心的轉換,陣容的變化,都遵循了聯盟籃球的自然規律進行——實力說了算。於是林書豪剛簽下卻要給換來的Harden讓位,周琦也不會因為中方市場的優勢得到過多優待。而在去年火箭躋身西區豪強之時,Alexander也開始捨得花錢,接連簽下Gordon、Anderson,交上450萬奢侈稅。火箭能賣出22億,同時實力又處在西區頂尖,Alexander對方向的把控,也是值得稱道的。
當然,在換來Paul,給Harden簽下2.2億的延長合同,讓火箭市值達到峰值時果斷抽身走人,將利益最大化同時規避了風險,無疑再一次獻出Alexander作為猶太商人的精明。但回顧這24年,Alexander無疑讓火箭變成了一支成功球隊,至於是否本有機會捧起奧布萊恩杯,就真的是見仁見智了。
相關閱讀
火箭管理層已經做出選擇?森根連續三場決勝時刻被棄:五年1.85億要虧?命中率37%下滑明顯 關鍵助攻+制勝兩罰:格林36分拯救火箭,場均28.8分三年1.06億超值(影) NBA / 森根恥辱一戰末節遭雪藏!烏度卡公開批評:他打得很粗糙,跟不上球隊的節奏!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