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賽季季後賽開打,意味著又到了檢驗一支球隊一個賽季磨合成果的時刻。在季後賽上取得榮譽是每支球隊、每一名球員奮力想去做的事情。自然而然比賽中對抗程度會高於例行賽。
有很多球迷質疑如今NBA的對抗程度遠遠不及20年前公牛三巨頭、猶他雙煞、活塞軍團那個年代,那到底如今季後賽的對抗程度是什麼級別呢?
1、拼搶
在比賽中一個抄截、一個籃板,往往都會引起一次雙方球員的拼搶,特別是在季後賽上,一次球權的轉換往往就會對比賽結果造成直接影響。
在20多年前說起拼搶能力十足的人,所有人都會想起那個籃板痴漢Rodman。Rodman不僅擁有出色的籃板嗅覺,更是有一種拚命的態度。Rodman只有2.01米的身高,卻霸佔了那個年代的籃板王稱號。當球出界時,Rodman會不顧及任何後果地飛身出界救球。
而如今季後賽上的拼搶同樣十分激烈。在上個賽季東區騎士對戰遛馬時,最後剩9秒遛馬落後三分,騎士發球。而Jeff Green這顆球一開始沒有抓牢,於是Stephenson趁虛而入一把抓住了球,二人為了這顆球扭打抱摔,在地上翻了兩圈,甚至引起衝突。
同樣在勇士與馬刺的系列賽中,一次默里抱球倒地後,竟然引來四名勇士球員的拼搶。
2、包夾
在20多年前聯盟每支球隊都會有當家球星。到了季後賽很多時候都是當家球星單打獨鬥,所以防住他很有必要。
那個年代最經常被包夾的是喬丹。喬丹哪怕只有一個簡單的突破,都會引來對方三個、四個甚至五個球員的包夾。
而那個年代的故意犯規簡直可以用“凶殘”形容,簡直是衝著人去的,而不是衝著球。
如今在季後賽上常享受包夾待遇的是Curry。Curry的射程太過於恐怖,因此很多球隊在Curry剛過半場就要佈置防守。2015年總冠軍賽上騎士眾將包夾Curry,讓Curry幾乎接不到球,錯失FMVP。
而提及被故意犯規次數最多的球星便是詹姆斯了。詹姆斯的突破上籃和Curry的三分一樣穩定,然而老詹衝起來又很難包夾,於是只好故意犯規。這些年來對老詹的故意犯規一次比一次凶狠。印象深刻的是在去年騎士打塞爾提克時,一次老詹的快攻被Morris搭住肩膀,仍舊沒有拉下來,而且隨後飛撲過來的Brown也欲完成釘板大帽。結果老詹打成了2+1。
3、對抗
20年前的對抗不是說說而已。在99年季後賽首輪爵士與火箭G4中,Malone曾經一肘將壯漢Barkley撞倒在地,經診斷肌肉撕裂。
而在2017年東區半決賽巫師對戰塞爾提克的比賽中,小Thomas也被無意中肘擊,結果一顆門牙直接飛了出去。
綜上所述,現如今的季後賽對抗強度確實比以前差,但差距也不算太大。只能說每個時代的打法不一樣,防守模式也不同。20多年前偏向打陣地戰,所以節奏較緩,球員身體接觸更多,裁判判罰尺度不嚴格,導致對抗激烈;如今比賽節奏變快,很多球員的對抗都是在奔跑中完成,而且現在體毛哨太多,所以對抗強度看起來并沒有那麼激烈。
總之,還是希望今年的季後賽上所有球員都不要受傷,健康與安全最為重要!
相關閱讀
來源:網路